先看几条新闻:
6月29日,省委书记刘宁到开封尉氏县、周口扶沟县,调研贾鲁河复航工程规划建设。刘宁说,规划建设贾鲁河复航工程是构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的关键工程,合理形成“铁公机水”多式联运,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对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互联互通、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7月21日,河南贾鲁河建设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由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额出资,经营范围包括建设工程施工、港口经营、港口货物装卸搬运活动、河道疏浚施工专业作业等。
7月23日,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上半年工作会议暨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表示把贾鲁河复航工程作为年内开工头号工程,以“超常规”举措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推动贾鲁河复航、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工程(二期)等6个港航项目年内开工。
7月29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下半年,河南省交通运输系统将在年初既定投资目标基础上适度上调,力争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00亿元,以交通强省建设实效服务现代化河南发展大局。
7月29日,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孟连介绍,将组建河南港航集团整合内河航运资源,统筹推进投建运一体化管理。
7月30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对贾鲁河复航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公众意见征求公示。

公示内容显示,该项目名称为贾鲁河复航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河南贾鲁河建设有限公司,工程起点位于周口贾鲁河入沙颍河河口处,终点位于开封尉氏县,拟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航道108公里,新建郑州港尉氏港区。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开工,施工总工期48个月。
这么多贾鲁河的新闻,连起来看才能看出来价值有多大。
这么密集的以“贾鲁河”为关键词的大基建新闻,大家应该去思考一下,这个工程为什么推进力度如此之大?阵势又如此豪华?这又意味着什么?
联想到刘宁书记的水利专业背景,贾鲁河常年作为河南治河“头号工程”,这次因为贾鲁河通航,成为了河南省基建领域的一号工程。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工程有多牛?带来多大价值?能带飞郑州吗?
我之前写过文章,探讨过郑州和武汉的交通区位问题。
全方位探讨过郑州在枢纽价值、物流运输等层面上对武汉的优劣势,大概总结了一下就是:
铁路层面:高铁、普铁郑州占优,但武汉也是全国枢纽,同是顶级;
航空运输:郑州机场客货运都跟武汉差不多,武汉有鄂州货运机场后略占优势;
水运层面:郑州几乎为零,武汉占据长江黄金水道,是重要的水运枢纽。
尤其是水运,武汉长江黄金水道核心港口,150公里长江岸线+汉江支流,集装箱吞吐量居长江中上游首位,跻身世界内河航运第一梯队。
郑州铁路、航空都不弱,但成本最低、运量最大的水运一直是大短板,对于大宗物流的运输和联动,影响还是很大的。
但是这次,贾鲁河大工程开建,郑州直接能够“通江达海”,对郑州无疑是个巨大的帮助。
规划数据显示,郑州港的年货运量是5000w吨,我查了一下武汉港的吞吐量超过1.5亿吨,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相比武汉的长江,贾鲁河不过是一条小河,水量不能与长江相比,想要全年通航,需要各种船闸、补水才能把贾鲁河的航运功能提升起来。
所以,仅仅通过一条贾鲁河通航,就想把郑州抬起来的期望,还是有点过高了。
但郑州港联动周口港,一路到大海,物流成本的大幅下降,对于郑州的大型工业企业运输物流成本下降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比亚迪郑州工厂的汽车,通过水运到海港,再坐上“郑州号”滚装船,一路到南美、欧洲,成本肯定比铁路运输要低50%还多。
而且,贾鲁河通航之后,郑州依托“空中丝绸之路”和新郑机场货运优势,坐实为内陆国际物流中转站,水运是“四港联动”(空、铁、路、水)的补充环节,但价值是真实的。
最新版的城市定位里,明确郑州将“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
而郑州有了全方位的交通物流枢纽资源后,才能够撑起这个定位。
贾鲁河工程,我觉得至少是个百亿级别的“超级工程”,投资额和带动的经济价值,可能超过千亿。
贾鲁河综合整治,其实已经有10年之久,现在只是到了“通江达海”这个时间节点。
尤其是近几年的“一号工程”系统性修复,投资数百亿元,实施了清淤疏浚,以及两侧景观廊道的整修,已经成为郑州城市的缠腰玉带,周围的湿地公园,也成了郑州最漂亮的市民休闲场地。
但是河南人这么执着于让贾鲁河复航?因为水运成本大概是铁路的1/3,公路的1/7,一年省下来的运费都是百亿级别的,一大笔钱啊!
据有关人士测算,郑州港建成后,每年约9000万吨货运量,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武汉,但也非常非常可观了。
另外,贾鲁河通航改造工程,是个拉动基建的大项目,投资也是百亿级别。
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开工,总工期48个月,最快也得到2029年才通航,这4年的时间,带动的GDP还是很可观的。
总体来看,从修建到投用,贾鲁河本身也是个“变废为宝”的超级基建,也是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的超级大项目,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GDP增量,也是新经济时代里难得的“旧基建”,带动的投资额、工程基建类项目、就业岗位、GDP,都是最近几年河南最大的项目之一。
就这笔账,粗算一下,就非常值得期待!
我之前在小号写过一篇文章:
从2021年之后,郑州的城市建设基本上处于“更新”阶段,过去每年都有的大项目,比如三环、四环快速化,地铁大建设、常西湖四大中心……等等大项目,郑州好几年都没有了。
没有大工程,虽然不会影响市民的具体生活,但潜在的信号是:跨越式大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减弱。
回头看看郑州发展最快的那些年,尤其是2010~2020年,是不是一个个新区的拔地而起,大量省市级重点项目的落地,推动了郑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大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也是高光时刻的代表。
图源郑州发布
经过“涝疫时刻”之后,郑州迎来了一系列大变动,城市发展也被摁下“暂停键”,房地产陷入崩盘,城市建设裹足不前,GDP被武汉、青岛拉开,现在甚至被福州、合肥追击,与长沙的缠斗也日渐胶着,这都是城市发展迟缓的表现。
而且,经过这几年,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句话的含金量。
过去郑州本来存在的大量问题,在发展快的时候,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现在突然速度放缓了,各种社会问题就爆发了,甚至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房地产停工、城改烂尾都是放缓的表现。
贾鲁河复航工程,是我看到的能够改变郑州城运的百亿级大工程。
贾鲁河复航,让郑州进入“铁水公机”联运时代,终于在枢纽地位上补齐了短板,对于大宗物流、重工业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支撑,这可能是郑州新一段城运“复航”的开始。
真的,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