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盒子车在中国市场持续地火爆,它自身也在迭代升级,出现了更多豪华取向的产品,从性能数据看,已经可以平替那些进口的老牌越野车了。
纵横G700就是一款这样的升级产品,定位中大型电混越野车,三排6座。相比同行的行动敏捷,纵横G700比较“磨叽”,长期处于测试和调校的状态,甚至要先参加个环塔赛再上市,和其它新品牌的急躁气质十分不合。
它到底在“磨叽”什么?我用好奇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去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亲眼目睹纵横G700的夏季测试,替大家去贴身观察一下。
“既能带你出门,又能带你回家”是基本功,然而并非谁都能做到
纵横G700的目标,并非只是、、这些油车时代王者的替代品,在中国市场上,它们单靠时代的变迁就已经血洗得差不多了。当这些昔日的越野之王让出主流地位后,谁来引领行业格局?
尽管依靠新能源技术,在性能上超越它们没有难度,但这些昔日王者也曾各领风骚,路虎的豪华、牧马人的奔放,普拉多的稳定,都值得学习。对吐鲁番的这次探访,让我看到了它基本功的扎实。
“在我的身后是两台纵横G700,其中一台是空气悬架,还有一台是螺旋弹簧,让我们先来看看底盘设计,是不是符合越野车的严苛要求吧!
现在大家可以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就是在它的底部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是特别平,另外一个是保护得非常好。
“平”就不用说了,它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变速器,还是电池,还是后面的电机,都在非常平整的一个平面上,甚至是连排气管都非常地平。所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核心部件,它的下面都有很厚的金属件对它进行包裹;在这些件的两侧是大梁,这个大梁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叫做“内高压膨胀一体式大梁”,它的扭转刚度达到了10000牛米/度,在它的保护下,这几个件无论是发生侧撞还是其它什么,都会被保护得很好。这是承载式的车没有办法比拟的。
再看一个细节:这前面是两个拖车钩,在它的前悬下横梁的端头位置,这儿也有一个加强筋的设计,因为这个位置经常会受到前方的碰撞,这个加强梁会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即使是遇到很大的石块撞上来,也不会影响到它定位的变化。所以,在这些细节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纵横G700有非常多的心思用在上面。”
有野外经验的人都知道底盘下面最传统的机械结构,那些你平常看不上但在艰难的时刻仍然能把你带出险境、甚至救你一命的底盘部件,仍然是决定一辆越野车性能下限高低的标准。能给你大沙发和酷炫车机的越野车不一定是好越野车,但既能带你出去、又能带你回来的越野车,一定是好越野车。
为什么要在高温下测试?因为常温下表现正常的性能,到了高温下往往会现出原形。在高温下,塑料和橡胶会加速老化,发动机、电机和制动系统容易失效,动力电池的反复充放电会加速发热导致热失控,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芯片在高温下也会死机,所以确保所有零部件在高温下正常使用,就是确保了整车的“可靠”和“耐久”。“车规级”不是一句轻飘飘的空话,要投入大量测试资源来验证,而且是不断测试、反复测试。
电混车变重了,需要从设计之初对受力部件进行强化和轻量化
好车都是设计出来的。新能源越野车相比油车,增加了一套动力系统,还要加入安全冗余,所以重量上增加不少,整备质量达到2.5吨,甚至接近3吨都很常见。因此相应的悬架、附件、各种受力部件都应该得到强化。这时候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大力进行整车轻量化设计,二是有针对性地提高零部件的耐久性设计。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底盘上容易老化和失效的零件,纵横G700对此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通过对普拉多等竞品车型的完全拆解,对全部零件的材料和耐用性逐一量化分析,并针对所有零件进行了高于普拉多的高冗余度强化设计。如果车企没有能力进行全正向设计开发,势必会大幅降低底盘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出现异响甚至断轴的尴尬,降低了越野驾驶体验不说,对车主的权益更是一种伤害。
近20年来,国内供应商的材料工艺提升很快,因而影响车辆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转向球头、液压衬套、连接件这些金属、橡胶、塑料件的质量都在提高,抗疲劳和抗冲击性能都在测试过程中被重点关照,即使纵横G700这种定位穿越的纯越野车型,实现超过同类车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也已经没有难度,它们都在包括吐鲁番在内的各个测试小组里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技术验证。
纵横G700的四驱系统采用了前2挡纵置DHT+后2挡P4电机的组合,后驱电机带挡位的设计很少见,这是为了在低速越野攀爬的时候,能够实现稳定的扭矩输出。有了物理挡位,低速大扭矩输出就没有难度了,不会陷入车轮飞转但却没有抓地力的困境。
热管理是所有新能源车的大课题,高温就是照妖镜
其实造一辆车,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理顺它在所有场景下的热能管理需求。油车原本只要控制好发动机、变速器、空调、制动系统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但插混的纵横G700额外增加了两个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DHT变速器也更加复杂,这三类部件都是怕热的,所以它们的热管理要求更高。
沙漠直拔是考验发动机、DHT和电机的热管理,上、下长坡道是考验所有动力系统部件和制动系统的热管理,续航里程考验的是热管理算法的精细度,空调系统的持续控温考验的是热管理软件对整车各系统的理解和控制逻辑的合理性。所以“热管理”贯穿着一辆新能源越野车研发的全过程,也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协调这些热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测试跟调校环节最难的工作。
“车上的这两个是温度采集的设备,它采集的是车上布的这些传感器传过来的温度,还有就是空调出风口的温度;设备的另一端可以连到笔记本电脑上去,通过电脑可以实时读到这些温度数据。通过这些监测可以判断有没有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
除了这些车内的温度点,我们还要去监控电池的温度、发动机的水温、还有电驱温度是通过CAN总线去读取。所有温度都是我们热管理需要监控并保障的范畴。”
“保障”的意思是,要根据温度变化,随时重新分配车上的冷热资源,确保每个位置都得到恰当的温度,还要尽量节能,这需要车上的热管理控制软件在多个部件之间实现精准的调配。
如果不好理解,你可以想想“四个女人一台戏”是什么感觉,听说大学4人一间的女生宿舍里,最多会有11个微信群,那如果这是间6人住宿舍呢,要协调多少种关系?
看看这里,已知每一根数据线都通往某个核心部件的关键温控点,那么在这些核心零件之间协调冷却资源的分配,需要几台戏?这些斯斯文文的直男工程师看上去连女朋友都哄不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定如此烧脑的工作的?我知道的是,他们的整个夏天,都要在距离芜湖3400公里的吐鲁番度过了。
热管理测试的目标,是无论野外环境多热、多冷、多极端,都不能让动力系统、空调、电池这些核心部件出现过热、断电、失效的情况。所以,夏季在吐鲁番火焰山的测试,是考验整车在极热环境下的冷却能力;到了冬季,他们就要转战黑河,去挑战极寒下的制热能力。
纵横G700也会在中东的高热、南美的高原、东南亚的湿热环境下,分别去验证热管理体系的可靠性。
工程师测试有多苦,车主用起来就有多爽。稳健的纵横G700值得期待
工程师现在测得有多苦,以后车主用起来就有多爽。作为品牌向上走的纵横G700,投入近500台测试车,把所有问题解决在交付之前,不给车主留遗憾,这是行业的优良传统,也是底线和责任。不能因为挡了发财的路,就以“颠覆”之名把这些好传统废掉。
在纵横G700之前不是没有混动越野车出现,但基本功没有做足,让人心有忌惮,不敢远足。而经历了环塔这种地狱级赛事和海量极端场景测试项目的纵横G700,和前期数不清的零部件试验,已经具备了媲美丰田越野车的耐久性、可靠性。
越野车市场的固化让越野的体验感原地踏步很久了,新能源技术带来了长续航、大扭矩、智能化的新优势,它们将如何塑造更加狂野的新一代越野车?这些让我对纵横G700的上市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