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山区福海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80平方米房间里,记者看到十几名居民正忙着分装保鲜袋。这里是“暖邻巧手坊”,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岗”。“虽然挣钱不多,但工作时间自由,既能顾家还能增收,我挺满足的。”社区居民刘女士表示,像她这样的居民不在少数,都在这里找到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
“暖邻巧手坊”源自福山区社区党组织领办的“幸福工坊”项目。福海路社区书记邢学聪表示,项目推行的初衷源于居民的“微心愿”——“宝妈”想兼职、残疾人盼创收、老人希望再就业等。
为此,福海路社区链接福山区妇联资源,与一家出口企业合作,承接保鲜袋封装业务。该业务操作简单,按件计酬、多干多得且时间自由,熟练工月均收入可达2500-3000元,既帮助居民增收,也促进了邻里感情。
“幸福工坊”除了促进就业,还通过打造“能人工作站”激活了社区治理新动能。“我们的社区居民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参加活动时才发现个个多才多艺。”城西社区书记董艳雪边说边带记者走进小区的“能人工作站”,“这里原来是物业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了社区能人工作站。”
“能人工作站”推行“公益+低偿”运营模式:既有理发、维修、推拿等低偿便民服务,也有花饽饽、钩花等手艺公益教学,还有红娘牵线搭台解决婚恋难题。站内每笔消费均向社区慈善基金捐赠1元,专项用于城西社区的文化书院运营。
作为山东省文化社区建设试点,城西社区积极打造“城西书院”,依托社区“微空间”换取“实收益”。凭借社区的自我“造血”,该社区已举办文化活动20余场。6月,城西社区承接烟台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社区活动——“品重烟台·音爱闪耀”美育音乐行,献演了《茶通》《老虎磨牙》等经典曲目。
傍晚时分,梨景社区“老街坊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这个由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食堂,采用“社区主导+第三方运营”模式,推出两素一荤的15元惠民套餐,70岁以上老人可享6折优惠。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社区党总支组织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等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食堂一角,一位老人餐后未离,静静看着电视。“这位老人独居,基本天天来这儿聊天、看电视,饭点就在食堂用餐,一待就是一天。”梨景社区书记谷培君轻声解释。作为由11个原始村落融合而成的大型回迁安置社区,这里孤寡老人较多。为此,社区经常联合食堂组织包饺子、包粽子等集体活动,既增进老人间的情感交流,也为食堂添了特色菜品。
从“暖邻巧手坊”“能人工作站”“老街坊食堂”到更多“幸福工坊”,福山区社区党组织始终立足社区实际,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让项目真正落地见效。这份家门口的实惠,实实在在提升着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大众新闻记者 邢金钰 通讯员 潘丹丹 张芫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