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持宽严相济,在严厉查处违规违纪的同时,以柔性执法缓解经营者经营压力,为优化金平区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近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查处辖区一物流园涉嫌加收电价案时,考虑到若仅施以重罚,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初衷背道而驰;若处罚过轻,又不足以震慑违法。尺度之衡,考验执法智慧。
办案伊始,执法人员便以缜密工作筑牢程序基石。现场检查笔录、合同、收费票据、用户缴费记录……证据链条环环相扣,清晰指向该物流园违反《价格法》及国家电价政策的事实。法律条文与违法证据在案卷中严丝合缝,为后续处理打下无可辩驳的基础。
确认违法后,执法并未止步于冰冷罚则。办案人员秉持“教育指导先行”理念,主动约谈涉事主体负责人,逐条解析相关法律法规和电价政策红线,细算违法成本与社会责任的“大账”。在执法人员指导下,该涉案主体开始全面核算多收电费账目,逐一厘清涉及的用户与金额。
“退款绝非一纸通知了事。”执法人员深知流动资金对经营主体的重要性。他们指导涉案主体制定详尽清退计划。清退过程置于执法部门持续监督之下,确保每一分“加收电费”都精准回流至经营户口袋。最终,十万多元不当得利被悉数退还,惠及园区众多小微企业。
处罚决定书落下,仅“警告”二字。这看似轻微的处罚背后,是执法者对过罚相当原则的精准把握:既充分考量了涉案主体事后积极纠错、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的诚意,也体现了执法部门的柔性执法、服务企业的担当,最大程度维护了园区运营的稳定性。
“原以为罚款难免,没想到政府帮我们理清账目、退回多收的钱,还给了改正机会。”被处罚主体负责人坦言。经营户们收到退款后感慨:“钱虽不多,但感受到的是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温度。”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需要“放管服”改革的宏大叙事,更需执法者于细微处精准拿捏刚性与柔性。当“执法为民”的理念化为每一次过罚相当的审慎权衡、每一次助力纠偏的主动伸手,法治便不再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市场主体可感可知、护航发展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