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去世后,他的儿子杨议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既开直播又带货。最初,他对外宣称只是想和网友闲聊解闷,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真正目的逐渐显露——原来他早已将分得的家产挥霍殆尽,如今只能借着父亲的名气重返舞台,靠直播赚取收入。
杨议曾是凭借一部作品红遍全国的艺人。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飙升,不仅让他在相声界与影视圈声名大噪,还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收入更是达到了千万级别。那段日子,他白天说相声,晚上拍戏,生活节奏如同坐上火箭般飞快。彼时的他信心满满,认为既有名气又有资源,不必依赖他人出资,就能凭借自编剧本、拍摄电视剧、建设影视基地、筹办博物馆赚得更多。
然而,现实比剧本更荒诞。他先是斥资3000多万在天津兴建“北方横店”,立志打造北方影视基地。项目初期风风火火,规划井然有序,但很快因违规建设被环保和城建部门叫停,基地停工荒废,投资全数打水漂。随后,他又投身建设“家族博物馆”,希望引入古董及文化周边产业链。为筹集资金,他甚至卖掉北京别墅及天津多处房产。可博物馆的古董真伪饱受质疑,最终也因违建被拆,700万元投入付诸东流。
不甘失败的他又带领团队筹拍新剧,投入数千万元,意在通过作品回本。然而,电视剧被雪藏,坊间传闻指向其中牵涉背景复杂的人物,他虽未直言,却让人心照不宣。三次投资全败,累计亏损逾亿元,从高处跌入谷底,连自信都被击碎。
家底消耗殆尽后,他开始在直播间带货。某次直播,他脱口而出:“老父亲给四个儿子留了四个亿,哥几个一人一亿。”瞬间引发热议,有人惊叹慷慨,有人质疑夸大。很快,他改口称父亲并无巨额存款,真正的遗产是几箱手稿,幽默化解尴尬。网友调侃,这就是“先抛震撼弹,再用软话降温”的节奏。事实上,他如今确实身无余财,家产早已被变现套用,生活压力巨大。
父亲杨少华虽年近九旬,仍时常现身直播间或商铺,被拍到坐着轮椅唱段子。三哥杨健成了家中顶梁柱,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照顾父亲,因劳累过度甚至患上心脏病。有人批评杨议“养老不能让老人奔波”,有人替三哥鸣不平,而他回应称:“父亲喜欢热闹,这是他自己的意愿,我们没勉强。”这也折射出中国式养老的两难:尊重老人的意愿与保障安全之间难以完全兼顾。
如今,他白天去相声社说段子,周末一天能连讲十几场;晚上赶往直播间,在各个平台带货,几乎没有片刻休息。他直言:“没别的,就是为了活下去而忙。”这种拼劲令不少人动容,他的眼神中透着疲惫,却也带着倔强。曾经的投资梦碎,如今他彻底放下资本冒险的幻想,转身做起最踏实的谋生人。
在公众舆论场上,他并非毫无争议。有人爆料他婚内出轨、带情妇回家,也有人批评他直播时无底线调侃同行郭德纲,引发骂声四起,不少老粉因此离开。他自己也坦言:“观众要是不原谅,直播间马上就会空。”过去的人设已经难以支撑如今的处境,他不再豪言壮语,而是转而说出“混吃等死”这样的话,只求生活安稳。现实将他的棱角打磨得无比锋利,他学会了知足常乐,不再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
谈及父亲的遗产,他神情平静——那几箱手稿才是家族真正的财富。那些稿件承载了父亲数十年的艺术心血,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精神遗产。他计划慢慢整理,并向公众开放,这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坚持:钱可以失去,但文化不能断代。
至于为何急于开播赚钱,答案已然明了——这位曾经依靠语言和艺术走红、坐拥千万资产的艺人,如今在破产、家产散尽后,不得不依靠直播维持生活。除了要养活自己,他还要承担父母养老、兄弟劳累以及家庭纷争带来的经济重担。明星并非无所不能,他们同样会失败,亏损并不可怕,但一再重蹈覆辙则是盲目。
杨议虽遭重创,却没有自暴自弃,更未丢掉文化传承的底线。这并非“穷就伟大”,而是在困境中依旧守住精神阵地的力量。他用直播间里的笑声换取生活的喘息,用几箱手稿延续父亲的艺术生命。即便有人质疑他借父亲之名赚钱,也有人相信,若杨少华在世,未必会反对——毕竟,没有哪个父亲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为生计奔波。
对他而言,破产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起点。杨议选择将生活搬上直播间,一肩挑起家庭重担,也继续将相声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