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内主要普遍调整。分行业来看,制药、电子元器件、生物科技等板块涨幅靠前,煤炭、基本金属、海运、软饮料等板块跌幅靠前。全A平均股价小幅下跌0.04%,市场上成交量明显放大。
宏观上,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初步安排育儿补贴资金预算900亿元左右;美联储连续第五次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之间不变,符合预期。
本文逻辑
一、投资展望
二、近期市场回顾
三、市场资金动向
四、市场温度
一、投资展望
策略前瞻:指数表现异常强劲,调整正是上车良机!周内,上证在冲破3600点以后终于迎来调整,不过整体来看幅度不大,在20日均线处便触底企稳。
上证在突破3500点时曾经蹉跎7个交易日,考虑到3600点位置明显更高,盈利盘压力更大,市场共识更加分散,因此我们认为上证在3600点附近调整蓄势是正常情况,绝不代表本轮行情有见顶迹象。市场反馈同样如此,在指数调整期间跌幅较深的往往是前期领涨的板块,说明现在主要是盈利盘在卖出止盈。
而且必须指出,尽管近期指数表现偏弱,但资金从权重股流出并扩散至其他板块,反而提升了市场上的赚钱效应,以散户为主的小微盘普遍上涨表现突出,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当前指数调整是健康的。
回顾A股历史上的大牛市,正所谓“牛市多急跌”,指数不可能无休止上涨,只要不出现严重破位,回头来看调整往往是难得的上车机会。
当前,主线依然看好具有业绩增长确定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和新消费;轮动热点上看好估值处于低位的顺周期板块,不仅包括受益于“反内卷”的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汽车、电力设备等板块,同样关注可能受益于各地育儿补贴等消息催化的食品饮料、纺织服饰等行业。
技术分析:指数震荡企稳,出现顶背离情况。上证指数连续跌破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但很快在20日均线回升企稳。6日RSI已经跌至41.67,前期指数涨幅过快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目前,120分钟级别的MACD指标已经出现背离的情况,根据经验指数可能可能出现阶段性调整,但风险并不算大,因为指数还处在上涨趋势中。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走势大体类似。
市场方向: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将对41家多晶硅企业实施专项节能监察。各地按照《通知》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监察过程要规范程序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央视新闻在其发布的“国家医保局支持等新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报道中提到,为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国家医保局制定了“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这是自去年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征求意见之后,国家医保局首次公开“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已在政策层面建立。
国新办就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举行发布会。据介绍,各地正按《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推进准备工作,已出台管理规范等文件,完成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全流程测试,还组织了基层人员业务培训。按照计划,8月下旬各地将陆续开放申领,8月31日前全面开放。具体来看以下三条线可以持续关注:
硅料硅片:工信部近期发布的多晶硅行业节能监察任务清单,旨在规范生产流程并降低企业负担,这将加速行业整合,提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装机需求持续释放,叠加多晶硅期货价格企稳反弹,反映市场对供给端收缩的预期增强。技术迭代如N型电池普及,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推动板块估值修复。短期政策落地与旺季备货周期共振,可能吸引资金流入。
创新药:近期多家企业获FDA受理或临床试验许可,显示国产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政策如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鼓励研发投入。行业“创新+出海”趋势明确,叠加中报业绩窗口期,管线进展与盈利兑现可能超预期。机构共识指向景气度可持续,医保支持与海外授权合作增强盈利弹性,资金偏好成长性标的,板块情绪有望延续强势。
乳业:国家育儿补贴政策的实施直接刺激了婴幼儿家庭消费能力,预计将提振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刚需品类的需求,尤其利好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同时,行业内部结构性升级趋势明显,低温奶、奶酪等高端细分品类受益于冷链完善和消费偏好转变,需求增长潜力较大。供给侧方面,原奶价格企稳及行业整合优化支撑周期复苏预期,龙头企业凭借品牌壁垒和渠道优势有望优先受益。
二、近期市场回顾
(一)A股市场
周内A股集体调整,9大指数全线下行。从市场风格上看,小盘股优势持续,国证2000仅小幅下跌0.19%,同期上证50和沪深300分别下跌1.48%和1.75%。成长表现明显好于价值,成长风格内部有所分化,创业板指小跌0.74%排名第2,显著优于价值风格占主流的上证50和沪深300,科创50下跌1.65%,介于上证50和沪深300之间。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周内6个一级板块上涨,行业之间分化极为显著。涨幅靠前的聚集在医药生物、通信、传媒等领域。主要是产业方面利好消息催化。跌幅较大的则包括煤炭、有色金属、房地产、美容护理等,基本都是涨幅较大的板块,主要还是前期反内卷和大基建行情的退潮与回调。更少数板块当周表现都要强于前周,3个板块涨幅扩大或者跌幅收窄。整体来看,当周行情一般。
(二)基金市场
周内各大基金指数表现分化,主要受资本市场调整影响。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债市再度上涨,混合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表现不错,周内收益全部收红。海外市场普遍调整,QDII型基金表现同样不佳,小幅下跌0.40%。由于沪市韧性好于深市,因此基金指数等沪系基金指数明显要强于乐富指数等深系基金指数。
周内基金收益率中枢表现分化,FOF型表现最佳,周收益率中枢达到0.53%。QDII型基金同样表现不错,周收益率中枢为0.08%,高于QDII型基金指数,表明QDII型基金内部收益分化。商品型基金周收益率中枢大跌1.00%,主要是黄金价格大幅调整。从年收益率中枢来看,绝大部分基金类型收益率中枢都在下行,只有FOF型和QDII还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年收益率中枢分别下降4.30pct和2.10pct,QDII型基金年收益率中枢大幅上升6.36pct,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收窄。
三、A股、基金市场资金动向
(一)A股市场
主力资金当周净流入。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流入行业13个,近一周净流入627.00亿元,股市出现调整时,资金正在积极抄底。从前三甲来看,医药生物净流入308.32亿元,电子净流入251.09亿元,机械设备净流入131.97亿元;净流出上,有色金属净流出104.18亿元,交通运输净流出47.47亿元,食品饮料净流出45.32亿元。
(二)基金市场
周内开放申购基金67只,涉及兴业、中金、南方、中欧、中加、招商、长城、新华等35家基金公司,合计111.50亿元。当周申购基金包括12只主动权益型基金、25只指数型基金、9只债券型基金、9只固收+型基金、2只QDII型基金、5只FOF型基金、5只货币型基金。申购数量和规模在市场调整区域维持在绝对低位。
四、市场温度
从近5年以来分位值来看,指数估值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国证2000、中证500等中小盘依然在90%分位数以上,上证指数也在80%分位数以上。不过,经过本周的调整,绝大部分宽基指数估值分位数都有所下降,缓解了前期估值过高的问题,尤其是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调整最为明显。总体上看,大盘空间大于小盘,成长空间大于价值,深市空间大于沪市,后续涨幅可能要取决于基本面的改善。
从申万一级行业分位值来看,自上市以来,截至8月1日收盘,共有6个板块估值上修,估值分位数平均下行2.75pct。传媒、医药生物、银行、电子等板块上修幅度最大,主要是周内产业利好刺激出现主题炒作;汽车、电力设备、交通运输等板块跌幅靠前,主要是反内卷和大基建行情降温,前期相关领涨板块在止盈压力下出现调整。板块估值中位数为通信(31.26%),中位值有所下降。
从3年股债性价比来看,截至8月1日,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与十年期国债(1.70%)的比值为2.88,环比+0.11,而历史均值为2.51,处于近3年的绝对高位,历史分位值位置处于75.27%(即性价比高于75.27%的时间),环比+2.19pct。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1000的股债性价比历史分位值分别处于82.55%(环比+3.70pct)、62.09%(环比+6.05pct)、81.32%(环比+3.71pct)和74.73%(环比+3.03pct)。较上期来看,股市整体性价比有所上升,主要是A股周内经历了明显调整;大票和小票性价比上升幅度大致相当,中票性价比上升幅度最大;现买入持有3年盈利概率为79.31%,大升11.56pct;10Y国债利率环比-3.17BP。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
(可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免费加入星图金融研究院读者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市场观点。)
编辑: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