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就沿着小山路一同上去了。到了顶上,毛主席席地而坐,陈毅坐在他旁边,两人开始纵论天下大事,我和孙克定都站在他们旁边听着。主席说:“三国时,诸葛亮就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用来概括金陵形势。‘龙盘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蜿蜒而来,南京城像老虎一样蹲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主席还说:“天堡城地势险要,是保卫南京的前哨阵地,当年太平军与曾国藩展开血战,坚持了两年多,真不简单。如果当年洪秀全能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情况就会好得多了。”我记得陈毅还用四川话说:“曾老九是主席的同乡啊。”后来,我读到了毛主席的著名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禁又回忆起他在天堡城上说的这番话,诗篇的内容和谈话内容大有相似之处。主席在天堡城上综论古今,罗瑞卿同志感觉天气寒凉,就关心地说:“时间不早了,该下山了。”大家才跟随主席一同下山。
毛主席一行在紫金山天文台待了两小时左右,当毛主席从天堡城上面下来,走到吉普车旁,准备离开时,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就对主席说:“主席,我还有一件东西想给您看,是1952年4月1号坠落在江苏省如皋县的陨石。”主席说:“好啊。”我就赶紧拿来给主席看,这块陨石重量大概五公斤,形状不太规则,大体上是方的,呈灰黑色。主席拿在手里很仔细地端详了一会,说:“陨石是一种物质。天上和地上的东西都是物质构成的,不是神创造的。这个陨石是唯物主义很好的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我又说:“主席,我还想送您一些东西,是我写的文章和编的图册。”主席说:“好啊。”我就把我编写的一本《天文图画册》送给了毛主席,其中就有刚才看过的那些天文照片。我还送给毛主席一本《大众天文》杂志,里面有一篇我写的文章《人民的紫金山天文台》,主席都收下了。开车前,主席又和我们握手道别,这时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了。两小时前见到主席时,我怀着敬畏和神秘之感,现在陪同主席参观了两个小时后,我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神秘感消失了,更增添了激动和亲切之感。握手道别后,主席先上了吉普车,陈毅跟着从车的后门上去,和我们道别了。
毛主席走后,孙克定副台长立刻召集紫金山天文台全体职工在图书馆会议室开了会,总结了今天的情况,大概意思是说,今天我们台里隆重地接待了毛主席参观紫金山天文台,这是我们极大的荣誉。上级指示,这件事情必须严格保密,对于家人和朋友都不能说,也更不能留下任何文字记录。由于在主席参观时,台里除了孙克定和我陪同外,其他人都按指示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不许出来,所以其他工作人员都很好奇毛主席参观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东西,讲了什么话,他们都纷纷来问我。
问:似乎后来在报纸上刊登了毛主席参观紫金山天文台的照片?
答:说起这件事,我要谈谈为一张重要的照片平反的事情。那个事情发生在1978年在北京举行全国科学大会期间。当时各大报纸都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国家领导人与科技工作者谈话以及到科学机构视察的照片。其中在显要位置上有一张毛泽东主席在紫金山天文台的照片。刚才讲过,那一次是紫金山天文台的孙克定副台长和我一起参与接待工作的,但是使我惊讶的是,照片上没有了孙克定副台长,而当时的照片上是有的。后来的照片上原来孙克定的位置变成了空的。但是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谁能去纠正这个错误呢?后来遇到报刊上介绍这张照片的文章时,我总要拿出我保存的原来的那张照片进行比较。我后来想了一下,我应该为这件事情说几句公道话。我就给中科院院史办公室写信,为这张照片平反。寄出了这两张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孙克定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数学的,后来在新四军中推广用简易方法培养了许多炮兵掌握射击技术,很有成效,因而闻名。陈毅同志在紫金山陪主席视察时还提到此事。“文革”中把孙克定同志加上并不存在的罪名,结果把照片上他的形象也删除了。我呼吁为孙克定同志平反事情是在他生前。这件事情让我很气愤。
附:李元,中国天文科普创始人。1925年生于太原,1948年考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从事天文观测和天文科普工作。1949年被选为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大众天文》月刊总编辑、大众天文社总干事。他首先提议并与其他天文科普界的学者共同建议并成立了北京天文馆。1987年李元被授予中国唯一的“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称号。1982年李元调至中国科普研究所工作,主要进行我国科普事业的调查研究,并积极推广科普美术,特别是太空美术的介绍宣传,他主张科普要和美术结合才更有实效,更有魅力。绘制和编译星图,介绍星座知识是李元的重要工作领域。他曾发起和组织大众天文社等天文爱好者社团,主编天文科普杂志。1998年由日本科普家发现的国际编号6741号小行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命名为“李元星”。
摘自《书屋》2008年第11期 作者:李元 陈曦 李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