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吴杨
当舞台两侧的大屏上显示出“全剧终”的字幕时,台下依旧寂静一片——所有人还沉浸在老年塔娜扮演者那哀婉低沉的余音中。直到舞台灯光亮起,掌声才从剧场的各个角落骤然响起。
4月2日晚,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团演出的音乐剧《如果·马兰》在新疆人民剧场上演。这也是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之一。
马兰,一个因马兰花而得名的地方,却长出了比马兰花更值得赞美的“精神之花”——马兰精神。《如果·马兰》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兰基地建设发展为背景,分别以蒙古族姑娘塔娜和战士孝娃,以及同在部队工作的尹铭、静兰夫妻的两对爱情故事为一主一辅两条线索,深情讲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作出无私奉献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讴歌了在为实现伟大事业中创造的“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伟大精神。
巴州歌舞团副团长、该音乐剧的艺术总监乌云其曼介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剧团完成了这部音乐剧的创作排演,并在巴州上演,引起了热烈反响。在自治区的大力扶持下,该剧也成为歌舞团建团以来的首部音乐剧。此次在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舞台上演出,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致敬“马兰精神“。
老年塔娜的扮演者朱秀丽曾因工作原因,多年前在马兰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表示,如今以演员的身份向观众讲述发生在马兰的故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演绎,让更多人了解马兰、记住马兰,传承“马兰精神”。
新疆资深文艺评论人王洪喜则对整台剧的舞美给出了较高的评价:“舞美很棒,舞台设计很漂亮。”在剧情设计方面,王洪喜认为塔娜和孝娃、静兰和尹铭的两条爱情线,也进一步呼应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
观众高娃带着自己的女儿和父母来看剧。为了表达自己对“马兰精神”的崇敬之情,高娃的妈妈特意穿上了礼服。高娃说,妈妈在看剧的过程中一直很激动,“我也非常感动,真的感觉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把3岁的女儿带来一起看,虽然她也不太懂,但是希望她从小就能受到熏陶和教育,好好爱党爱国,今后把这种精神(马兰精神)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