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专家:面对欧盟无端制裁,中方可用法律反制丨北京观察
2025-10-11IP属地 湖北9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图片


欧盟首次对中国行为体实施所谓“全面制裁” 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


当地时间周一(16日),欧盟理事会发布公报表示,欧盟通过了第15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这份新的“一揽子”制裁措施中,尤为显眼的是,以所谓“为俄罗斯提供军事物资”等为由,在制裁名单中新增了84个实体和个人,其中包括7个中国实体和个人。


根据欧盟理事会官网的公报,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全面制裁”,其中包括首次对中国实体实施所谓“全面制裁”,包括旅行禁令、资产冻结等措施。


在同日召开的欧洲理事会峰会上,各成员国领导人还在讨论欧方近来不断炒作的所谓“中国工厂为俄罗斯提供军用无人机”的议题。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7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对欧盟无理制裁中国企业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林剑指出,我们敦促欧方不要在对俄经贸合作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停止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对中方抹黑推责,停止损害中国企业合法利益。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图片


事实上,欧盟一再将中欧关系与俄罗斯问题挂钩,反映出欧洲在地缘政治上的一种误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指出,实际上,欧盟委员会在今年年初曾推动过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并非首次出台类似措施。


欧洲试图将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视为“对抗西方”的体现,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中欧关系的一种错误认知。中欧合作有着深厚的基础,然而,欧洲一方面坚持错误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又在不必要的领域不断制造矛盾,这不仅削弱了中欧之间的合作潜力,也加剧了双方在重要领域的信任危机。


董一凡认为,这一举措反映了欧盟内部在涉俄问题上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更强硬立场的趋势,显示出欧洲在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局势时的态度转变。


《南华早报》在其报道中指出,在声明中“点名”中国,将使欧盟更接近于七国集团(G7)和北约的立场,这两个组织都无端将中国描述为“俄罗斯的决定性推动者”。


欧盟制裁中国企业 借俄乌冲突推行单边主义


直新闻注意到,实际上早在今年6月24日,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第14轮制裁时,就曾声称某些中国企业“支持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并向俄罗斯出售了可用于“增强俄罗斯国防和安全能力”的产品与技术,这项制裁涉及9家中国企业。外界认为,此举显然是为了在俄乌冲突中施压中国,试图将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捆绑”。

图片


今年7月,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声称,北约把中国定义为俄罗斯对乌战争的“决定性支持者”。对此,中方予以“强烈谴责”,称有关言论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颠倒黑白,恶意歪曲中国内外政策。


当地时间11月12日,已被提名为新任欧盟外交政策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的爱沙尼亚前总理卡娅·卡拉斯在出席欧洲议会听证会时,同样,扬言要让中国为“支持俄罗斯”而付出“更大代价”,甚至威胁对华制裁。


对于欧盟以涉俄为由制裁中国企业,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明确回应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已经向欧方提出了严正交涉。中方敦促欧方撤销制裁,也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向华盛顿交出的“投名状”


直新闻注意到,尽管部分欧盟成员国在要求中国就所谓“无人机情报问题”作解释时摆出强硬姿态,但另一些欧洲国家则因担忧特朗普政府的“回归”,不愿对中国施加过多压力。这些国家担心,在当前欧洲面临的风险已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若再开辟一条新战线,将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港媒早前提到,上周三(11日),由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应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回归,特别是在涉华议题上,该如何向华盛顿交出一份“投名状”,以确保与美国保持一致。

图片

冯德莱恩


董一凡指出,实际上,将中欧关系与中俄关系“捆绑”在一起,这种做法反映了欧洲在地缘政治和安全大国关系方面的误判。这不仅不利于中欧关系的稳定与合作,反而会为两国关系注入更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一些负面因素。这种错误的认知最终将影响中欧之间的政治互信,并可能破坏高层交往、各领域的合作基础。


董一凡进一步分析,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第二任期内,欧洲更加注重加强安全和地缘政治方面的所谓“积极作用”。尤其是当特朗普上台后,俄乌冲突问题可能受到美国政策调整的影响,令欧洲难以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这一背景下,欧洲在面对外交压力时,试图通过对中国的施压以及将中欧关系与其战略目标挂钩,推动中国在某些议题上作出相应调整,以此推动自身的战略利益。


对此,中国方面必将作出坚决回应。首先,中国将通过高层交往、战略对话及各领域的对话机制,与欧洲相关方进行坦诚沟通。通过更直接、更坚定的方式,中国将阐明自己的合理关切与立场,力求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以维护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也将继续采取反制措施,应对外部势力的干预和胁迫。近年来,中国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制度不仅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合法的依据来维护国家利益,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国政府和企业将充分利用这些法律手段,有效捍卫国家尊严与利益,并为中欧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合作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董一凡说。



作者丨田鑫

排版丨李烁

编辑丨郭永佶

审校丨吴蔚

监制丨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