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社会上出现一些现象,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说在上海,有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回到家里之后,夫妻两人各自坐在客厅两端,全程无交流,吃完外卖后默默回到各自的房间。这不是合租公寓的场景,而是一个典型的“干婚”家庭夜晚。
“干婚”正在成为都市婚姻的新型态——夫妻保留法律婚姻外壳,却剥离了情感交流、亲密关系和共同生活。在上海,这类婚姻已占夫妻总数的5%-17%。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现象正以惊人的速度从上海向全国蔓延,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陆续出现大量案例,并已渗透到二三线城市。
一、何为“干婚”?婚姻外壳下的冰冷现实
“干婚”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呈现出多面孔的存在形态:维持法律婚姻但取消生育计划,通过压缩育儿成本应对生活压力,形成“无孩婚姻”。

还有一种就是指,婚姻仅存法律外壳,夫妻长期分居或零交流,通过“离婚不离家”维系表面完整。
最后一种,就是AA制干婚,在经济上高度独立,家务平分,私生活互不干涉,唯一连接点可能是孩子或房贷。
二、为啥会出现干婚的一个情况?
1、经济压力
2024年全国一线城市住房均价已达37500元/平方米,90平方米住房总价超300万元。对于年收入20万元的城市白领,不吃不喝需要15年才能全款买房。面对房贷、子女教育等刚性支出,许多夫妻选择“经济捆绑”——保留婚姻外壳共担债务,情感需求被迫退居次位。

“如果在上海离婚,一方搬出就得再买或租一套房,我们谁都没这个能力”,一位干婚女性道出残酷现实。
2、工作机器挤占情感空间
当上海平均通勤时间达到78分钟,996甚至007成为常态,年轻人回家只剩“充电”的力气。陆家嘴一对年轻夫妻同住一栋楼,却从未共进晚餐,连共同养宠物都成奢侈。情感维系需要时间滋养,而现代职场人的时间已被压榨殆尽。
3、传统枷锁与职业风险的夹击
为应对父母催婚,部分年轻人选择“领证应付”,把婚姻变成“家庭作业”,此外,在金融、公职等行业中,离婚可能影响晋升。一位女士直言:“离婚会被认为不稳定,可能断送前程”
4、子女牵绊
超过80%的干婚夫妻表示“为了孩子”维持婚姻,却忽略了冷漠氛围对孩子的隐形伤害。
三、干婚会造成什么样的一个影响?
这种“合作式婚姻”正在重塑年轻人的婚恋观。当00后被问及婚姻期待,越来越多人回答:“像开公司一样,找靠谱合伙人就行,感情可以没有”。
面对干婚潮,个人与社会都需积极应对。千万个家庭的灯亮起,有多少房间藏着各自刷手机的“室友式夫妻”?干婚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高房价碾碎的生活理想、快节奏榨干的情感能量、传统观念编织的无形牢笼。
这种现象并非对婚姻的背叛,而是一代人在现实重压下的生存策略。当爱情在房贷、晋升、学区房面前节节败退,或许我们更该思考:如何在冰冷的都市丛林中,为情感留一扇透气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