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的标准——绿色宜居
在5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发布会上,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自2016年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以来,“和谐宜居”成为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座“千年之城”正以一年一个节点的加速度,将规划蓝图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
在生态方面,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通州区副区长林正航用一组数据勾勒生态巨变:全区54处公园星罗棋布,580公里绿道串联城乡,PM2.5年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超60%。北运河水质提升至Ⅲ类标准,即将迎来国家级龙舟赛事。
一座绿色生态城市,既包括生态优美的“外在美”,还应该有绿色发展、低碳高效的“内在美”。
副中心是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近几年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了很多成就,已实现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新建公共建筑100%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 “建筑绿” 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绿色发展成果。

两位嘉宾正在直播中
绿色建筑初具规模
目前,副中心项目共获得85个绿色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约1267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成为显著特色,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不断提升。
比如,城市绿心公园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三个大型公共建筑,采用了智能化调光玻璃、太阳能薄膜光伏发电系统、BIM、智慧工地,可再生建材等技术,相比同类公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07吨,是文化设施和绿色建筑科技融合的典范。再比如,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项目开创性地将超低能耗建筑与多能互补供能系统相结合,通过强化外墙保温、智能遮阳及无热桥设计等先进技术,实现综合能耗降低70%以上,集成应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发电和智慧楼宇等创新技术,成功打造了"近零能耗"示范标杆。
绿色建筑连片发展
比如,运河商务区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也是ESG“绿色产业”的集聚区;行政办公区率先创建了全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立了地上、地下立体监测、联调的智慧控制系统;城市绿心组团建设中,所有建筑创新采用"地源热泵+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突破40%,年减排二氧化碳达11556吨,相当于20平方公里森林的年碳汇能力。
这种从示范项目到全域推广的发展模式,不仅在城市建设中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还创造了良好的城市风貌,同时让城市运行更加智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能源结构逐步优化,让居民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环保、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低碳意识。
绿色建筑也分星级
绿色建筑的星级划分,主要以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北京市地标为依据,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五方面打分,根据最终指标分值进行等级划分,分为一星、二星、三星级绿色建筑。根据《关于住房公积金支持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的实施办法》,对于申请贷款购买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借款人,可贷款额度分别上浮20万元、30万元。除高星级绿色建筑外,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也属于广义上的绿色建筑,可贷款额度可上浮10万到40万元不等,最高可上浮40万元。
目前副中心新建居住建筑100%达二星级绿色标准,随着好房子标准落地,很多项目在满足二星级要求基础上,主动向三星级甚至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迈进。比如,云璟揽阅、国誉颂项目同时满足绿色二星级和好房子建设标准,云墅中心执行绿色三星级标准,国风尚城、建投国贸·瑨上项目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国誉未来悦同时执行绿色三星级、超低能耗和健康建筑三项建筑标准。
购房者可向销售咨询,相关信息会在销售现场公示,便于购房者了解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