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佳肴丨破茧成蝶的产业传奇

   日期:2025-10-11     作者:yn9qc       评论:0    移动:http://mipe.zybear.com/mobile/news/961.html
核心提示:在川东北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现代化的食品产业园正悄然书写着传统美食的革新篇章。这里,是四川佳肴的核心生产基地。两年前,这里


在川东北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现代化的食品产业园正悄然书写着传统美食的革新篇章。


图片


图片


这里,是四川佳肴的核心生产基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家设施陈旧的老牌肉品厂,如今,在加入3451企业命运共同体之后的全面升级下,它已蜕变为占地60亩、年产值数亿元的行业标杆。从原料到舌尖,从技艺到产业,一场关于川味牛肉的“破茧”传奇正徐徐展开。


图片


图片


对佳肴来说,从老厂到产业园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新。两年前,这里设备老化、产能有限;如今,不仅车间全面翻新,更引入智能化生产线与高温灭菌工艺,产能提升数倍,月均产量超4000万件,日处理鲜牛肉达7吨。生鲜与深加工产品“双线并进”,既满足家庭餐桌对鲜肉的高品质需求,又以即食休闲食品征服全国市场。


图片


谈及产品核心竞争力,总经理唐斌的目光投向源头。蜀宣花牛是中国南方唯一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种,40年选育而成,这正是佳肴的“独门秘籍”。这种仅产于达州山区的黄牛,因气候与水土的不可复制性,肉质兼具细腻与韧性,油脂含量极低。


图片


图片


一头牛仅出30斤腱子肉,全用来做香卤牛肉。一袋袋真空包装的卤牛腱,切片纹理间筋肉交错,卤制需7天,从腌制、抽真空到高温灭菌,配方传了三代人。正是这份对原料的苛刻与工艺的坚守,让佳肴的卤牛肉成为“王牌产品”——常温保存一年仍风味如初,年销量超百万斤,甚至远销海外。


图片


为保证肉质,佳肴一般选择公牛作为产品的原料,因其肉质细嫩、含油率低。牛的来源主要是全县及周边养殖户设立的养殖培育基地,牛收购回来后,并不会立刻屠宰。


图片


走进园区,7大功能车间井然有序:屠宰、生鲜、修割、熟制、油炸、内包、外包……两条核心生产线昼夜运转,200余名工人分工协作,将一头头蜀宣花牛转化为五香手撕牛肉、香卤牛腱、泡椒牛肉干等20余种产品。


图片


图片


在修割车间,40余名女工手持利刃,精准分割牛肉部位:里脊制牛肉干、腿肉做手撕牛肉、腱子肉专供卤制……由于每块肉的肌理不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保证口感。


图片


在这里,传承百年的“滚揉注射”技术被注入现代标准:牛肉条经盐水注射、恒温滚揉,确保香料渗透每一丝纤维;油炸后二次拌料,辣椒与香辛料在120℃高温下激发出层次丰富的川味灵魂。


图片


质量是生命线。从待宰检疫到紫外消杀,从72小时排酸到全流程无菌包装,近乎严苛的标准让佳肴连续两年实现“零客诉”。手撕牛肉越嚼越香、麻辣片辣而不燥的口碑,正是源于对每个细节的极致把控。


图片


图片


产业的升级不仅让川味飘向全国,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园区每日收购20余头蜀宣花牛,带动周边数千农户投身肉牛养殖;200余名本地员工中,超八成是留守妇女与返乡青年。过去养牛为耕田,现在养牛奔小康。经统计,佳肴全产业链年产值已突破5亿元。从深山老厂到产业龙头,四川佳肴的蝶变,不仅是传统美食的现代化突围,更是一曲产业赋能、富民兴川的时代强音。在这片巴山蜀水间,一只牛的故事,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乡村振兴致富经》


首播:每周日20:45


重播:每周四3:50,周日7:36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