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特朗普公布全球新关税后,美财长突然放话:美国不会对中国让步

   日期:2025-08-07    作者:m2ubt 移动:http://mipe.zybear.com/mobile/quote/122.html

在7月31日深夜,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总统令,宣布实施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政策出台的前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却毫不留情地表示:“中国必须尽快达成协议,否则就准备面对100%的关税。”这一威胁让全球舆论哗然,令许多国家在研究自身被征税标准时,焦虑地看向中国,因为在这场关税风暴中,中国显然成为了“特殊对待”的唯一对象。究竟,这场关税风波背后隐藏着怎样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中美之间的贸易拉锯又会迎来何种变局?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由一个表面上不起眼的细节所引发的故事。

就在7月29日,中美两国代表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展开了一场为期两天的高层经济和贸易磋商。中方由副总理何立峰带队,美方则是由贝森特亲自出马。表面上,这场谈判的气氛还算友好,甚至一度有消息传出“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短短48小时回到美国后,贝森特却突然变脸,对中国发出威胁:“如果中国继续购买受到制裁的俄罗斯石油,美国将对其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如此快速的转变,令外界感到震惊和困惑。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每天进口量达到200万桶,占俄罗斯整体出口的三分之一。特朗普政府显然意图借助俄乌冲突施加压力,试图利用这一契机迫使中国做出让步,而贝森特的威胁则更加像是为即将到来的贸易对抗埋下的伏笔。有关时间的紧迫感逐渐显现,而特朗普亦将对俄罗斯的制裁宽限时间从原定的50天缩短到了10至12天,倒计时已经悄然开启。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关税缓冲期”也即将结束,原定于8月1日结束的缓冲期延长了90天,至11月才结束。这为未来三个月的谈判留下了些许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此次全球关税大调整中,特朗普表现得异常强硬,决定对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征收15%至41%不等的“对等关税”。具体税率方面,叙利亚的关税高达41%,而缅甸、老挝、瑞士则接近40%。印度被设定为25%,越南为20%,而原本为25%的加拿大则被提高至35%,其“支持巴勒斯坦国”的外交立场成为白宫加税的理由。然而,最引争议的当属巴西的情况。就在7月29日,特朗普还威胁称要加征巴西50%的惩罚性关税,然而到了31日,公布的阐述却将巴西与英国一同列入了最低税率的10%行列,此番剧烈的对比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

有分析指出,美国企业的强烈反应在这一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毕竟美国与巴西间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加征关税无疑是自断财路。更有人评论称,特朗普此番操作是典型的“谈判套路”,先制造舆论恐吓,然后再通过让步制造心理差距。与此同时,墨西哥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关税风暴。本应在7月底达成的新贸易协议被美方主动延长了90天,墨西哥不得不取消大量贸易壁垒以换取缓冲期,而因政治表态受到重罚的则是加拿大,贸易调整的背后混合了复杂的政治立场和外交表态。

在复杂的关税清单中,中国被故意“遗漏”。虽然没有直接列入被征税名单,但白宫的相关细则中提及“未提及国家统一适用10%税率”,这也意味着在瑞典的会谈中双方达成的初步共识——互保10%的关税——依然有效。然而,贝森特的一番狠话又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他警告说,美国国会已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最高500%的惩罚性关税,而在这其中,中国无疑是最大的“靶子”。美国认为,中国的能源政策已成为“地缘政治对抗的一部分”,对此中方则明确反击:“能源合作是主权事务,不容外部干涉。”

中美之间的分歧并不仅限于能源。贝森特在会谈中还对中国向俄方出口军民两用产品表示不满,称这些价值高达150亿美元的物品可能用于武器制造。同时,他也抱怨中国继续购买受到制裁的伊朗石油,进一步“扰乱全球能源格局”。美国的算盘十分明显,面对自身页岩油的过剩问题,显然希望通过遏制中俄的能源合作,迫使中国转向美国市场,为国内企业开辟出一个新的市场。面对这种压力,中国早已提前准备,加快与沙特和伊朗的能源合作,拓展人民币结算体系,以维护自己的能源安全。

特朗普自年初以来,通过一系列行政命令将平均关税率从2.5%提高到27%,创造了百年来的新高。2月14日,他宣布对汽车进口征收25%关税,并在3月26日签署公告对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甚至对铜、木材产品也进行“国家安全调查”。针对中国的政策更是“步步紧逼”。4月,特朗普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升至145%,之后在日内瓦和伦敦的谈判中暂时回调至30%。5月间,中美双方达成共识,将对彼此商品的关税降至10%,并对800美元以下的商品设定54%的关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和解,而是为下一轮谈判争取时间。

6月时,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提出了一项法案,要求对与俄罗斯进行交易的国家征收500%税,这一做法显然是直指中国。而贝森特也对此强调,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稀土、军工、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正在迅速突破”,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阻遏。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恐吓,外交部发言人清晰表态,中美贸易谈判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中国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也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贸易霸凌”。在稀土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中国已逐步建立起自主的供应链,而华为、百度等企业的技术突破也为华方增添了信心。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其实背后蕴含的是脆弱的政治算计。美国面临着高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以及国内分裂等多重压力,特朗普急需通过“对外强硬”凝聚自己的选票。他深知,对中国做太多让步可能会遭到盟友和反对派的双重质疑;然而,如果对中国施以过重的压力,必然会招致对方的全面反制,最终拖垮本国经济。这也意味着,如果将中国逼迫到最后,或将导致其向俄罗斯靠拢,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困境将进一步加深。在这次关税风暴中,中国并未选择退缩。在各个方面稳扎稳打,既不主动升级,也不轻易让步,逐步掌握主动权。

美国一边在全球范围内宣布加税,一边实际对中国“犹豫不决”,其中寓意显而易见:希望通过打压其他国家,腾出力量全力集中对抗中国。贝森特的强硬言论不过是谈判前的另一轮心理战,而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更是为中美最终的博弈铺排了舞台。此番关税攻防战,注定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的战略调整与细致博弈。

虽然这场中美的关税战尚未彻底打响,但战火的硝烟已经开始弥漫。美国借助关税大棒试图重塑国际规则,而中国则凭借战略定力应对即将来临的风暴。至于谁能在这场较量中笑到最后,目前尚无法预见。但可以明确的是,中国不会屈服,也不会后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形式的脱钩和断链都是逆流而动的表现,未来的命运仍需理性应对,谋定而后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