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校,暑假想升级安防设施,您能帮忙参谋下吗?”
7月初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华侨城小学负责人
拨通了落雁派出所民警胡新的电话
作为该校法治副校长
胡新当即答应
“明天带图纸来现场看!”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e.zybear.com/file/upload/202509/04/101432162.jpg" />
这是胡新暑假第3次到校。顶着35℃高温,他蹲在保安室测玻璃高度——原玻璃过高,有些矮的学生观察不到。他建议:“降到1.2米,用钢化玻璃,既保证视野又安全。”随后又排查教学楼监控,发现门口摄像头角度偏差,提议东移1米加装广角镜头,消除拐角盲区。
次日第4次到校,胡新盯着工人调整玻璃高度,自己爬梯子测试视野:“学生踮脚就能看清门外,这才达标。”第5次到校,他蹲在门卫室旁的闲置房间,建议改成“阳光调解室”。扩大窗户采光,摆软沙发和绿植,远离教学区避免影响上课,还提醒:“墙面刷暖色,能平复情绪。”
7月下旬第6次到校,胡新重点检查监控安装进度。他爬上脚手架确认摄像头角度,要求施工队:“重点区域必须全覆盖,校门口道路再增2个摄像头。”第7次到校已是8月底,他摸着新换的钢化玻璃,测试查验窗口:“这个高度,保安既能观察又能操作,安全又方便。”
胡新的暑假蹲点不仅停留在硬件升级,更注重将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制度。他推动学校建立“隐患排查台账”,要求每季度更新:夏季标注“树木修剪频次”,冬季标注“电线防冻检查”,连“监控角度差需要增加广角镜头”“调解室墙面颜色”等细节都纳入记录。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e.zybear.com/file/upload/202509/04/101433662.jpg" />
“以前隐患排查全靠经验,现在翻台账就能查漏补缺。”学校安全负责人展示着更新后的手册,彩色示意图清晰标注安全距离标准,思维导图将预案分解为“预警、处置、联动”三环节,明确“气象预警后优先排查树木和电线”“联系园林和电力部门联动”等步骤。
胡新还优化了运行7年的“警校家”机制,将隐患排查纳入家委会职责,发动家长志愿者参与校园周边巡查。今年梅雨季,学校按台账要求提前完成树木修剪、电线检查等工作,全程无安全问题。
硬件升级的同时,胡新抓紧在暑假组织实操培训。8月20日第6次到校时,他带着安保人员演练防暴处置:“硬闯就用盾牌钢叉进行防护控制,让他先失去重心。”随后逐一纠正动作,直到每人实操达标。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e.zybear.com/file/upload/202509/04/101433372.jpg" />
整个暑假,胡新跑了7趟学校,从保安室改造到监控升级,从调解室设计到盲区排查,每个细节都抠得仔细。开学前家长会上,家长指着清晰的监控画面和明亮的保安室说:“有这些新设施,送孩子更踏实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作为法治副校长,胡新把校园安全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用7次暑假蹲点、12处设施优化、3场实操培训、2本台账更新,在师生与安全风险之间筑起坚实屏障,成为开学季最温暖的安全注脚。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e.zybear.com/file/upload/202509/04/10143374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