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法律必修课1】:中小微企业“官司缠身”,根源到底何在?

   日期:2025-09-18    作者:vy2x6 移动:http://mipe.zybear.com/mobile/quote/735.html
“中小微企业法律必修课”系列,今天正式开讲。第一讲:中小微企业“官司缠身”,根源到底何在?

日前,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梳理其办理的民营企业公司类纠纷发现,近5年来涉公司内部主体多次涉诉案件高达2941件,占公司类诉讼案件的23.64%,其中最多一家公司先后有60余起诉讼,最长时间历经了十余年,导致涉诉民营企业公司决策能力下降、生产经营萎缩、声誉形象受损。无休无止的诉讼有时还会升级为刑事指控,导致一个或多个当事人身陷囹圄,公司停摆甚至走向破产。

那么,中小微企业为什么会“官司缠身”,根源又何在呢?

中小微企业“官司缠身”的现象,既是企业治理缺陷的集中暴露,也是市场规则与法律风险交织的必然结果。南京中院的数据揭示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法律逻辑、经济规律、人性与道德伦理。接下来,我将结合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这些年所代理的相关类型案件,展开分析。


图片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拍摄)


从北京国咨律所代理案件的实践看,中小微企业“官司缠身”的根源,主要有三个。

根源一,内部治理失序,主要表现为股权结构缺陷、章程形同虚设。多数中小微企业采用“家族式”或“夫妻店”模式,股权高度集中且权责不清,易引发股东矛盾。比如,某科技公司两名创始股东各持股50%,因经营分歧僵持不下,5年内引发17起公司决议效力、股权回购诉讼。企业章程照搬模板,未根据实际设计表决机制、退出条款,导致纠纷无章可循。涉公司章程纠纷案件中,72%的企业章程未约定股东争议解决条款

根源二,法律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合同管理粗放、劳动合规缺失、员工入职忽略体检审核、签署担保造成连带责任。口头协议、条款模糊的合同普遍存在,履约过程中易因理解分歧成讼。比如,某建材公司因采购合同未约定质量标准,与供应商发生9次诉讼,耗时8年。不签劳动合同、未缴社保等行为频发,劳动者维权引发连环诉讼。劳动争议案件中,中小微企业败诉率达89%,单案平均赔偿4.2万元。这类案件,在近年来频发,企业不仅经济受损,而且名誉受伤。

员工入职时忽略体检审核,导致员工刚入职不久,就出现工亡事件,企业赔付金额巨大。北京国咨律所曾处理过两起案件,一起是员工入职工作半天后在宿舍死亡,另一起是员工入职工作两天后在岗位上死亡。尽管事后查明,员工身体健康确有问题,但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出于法律责任,企业都做出了赔付。


图片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拍摄


而签署担保造成的违约连带责任,更常常将企业拖入深渊,据北京国咨律所内部案件,很多中小微企业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导致企业破产。为朋友签署贷款、借款等协议担保时,企业主往往是出于义气或者障于面子,却忽略了担保所可能带来的连带责任等后果,造成巨大被动。

根源三,外部风险传导,如供应链“爆雷”。上下游企业债务危机通过担保链、应收账款质押传导,引发代位权诉讼。比如,某服装厂因客户拖欠货款起诉,反被供应商以票据追索权起诉,陷入6起连环诉讼。

我是北京国咨律所首席顾问曹保印,如果您正经营着中小微企业,遇到了法律问题希望咨询,请给我留言。国咨律所将不负所托,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让您的创业之梦乘风破浪,我们共同谱写事业华章。


(本文根据北京元法堂、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曹保印【曹说法·民营企业系列】视频整理)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