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孩子们释放活力、拥抱世界的黄金时段,然而安全始终是快乐假期的前提。为保障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无忧的暑假,一份涵盖水域、交通、居家、户外等多方面的安全“生存锦囊”发布,为孩子们的暑期“探险”筑牢安全防线。
水域安全:严守“六不”,远离“野水域”
夏季戏水消暑需格外警惕,“六不”原则是护身金律: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下水、无监护不下水、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救援保障的“野水域”、不涉足不熟悉环境、不熟水性不贸然施救。
专家提醒,戏水应选择正规游泳场馆,水中活动需避免推搡嬉闹。遇同伴遇险,应第一时间呼救或拨打110、120,切勿冲动下水。低年级学生亲水时,家长需贴身守护,时刻不离视线。
交通安全:规则在心,防范盲区
行走时需坚守人行道,过街走斑马线或天桥,遵守红绿灯,远离“低头族”行为;年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需在非机动车道,佩戴头盔,不逆行、不并排、不载人、不炫技,未满12周岁禁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禁骑电动自行车。
乘车时需系好安全带,乘坐公共交通需抓稳扶牢,勿将头手探出窗外,下车前确认安全。同时,要坚决拒乘无牌无证、超员超载的“黑车”。驾车家长切忌将孩子单独留在高温车内,避免意外发生。
居家安全:排查隐患,筑牢防线
居家需警惕电力隐患,不玩弄插座电线,湿手不碰开关,发现电器异常立即断电并告知大人,雷雨天气需拔掉电器插头。
使用火种和燃气时要谨慎,蚊香、蜡烛远离易燃物,熟记火灾逃生路线。遇燃气泄漏,要迅速开窗、关阀门、禁明火和开关,撤离后及时报警。
此外,窗台阳台禁攀爬,杜绝高空抛物,家长需确保门窗防护设施坚固。独自在家时,对陌生人坚决不开门,可通过门镜观察并联系父母核实。饮食上,要拒绝“三无”食品和过期食物,生食瓜果需洗净,冷饮适量食用。
户外与社交:结伴而行,警惕“陷阱”
外出活动应结伴而行,行前向家长报备目的地、同行者和返程时间,选择管理规范、设施可靠的场所,远离废弃建筑、施工区域等危险地带。
面对陌生人的零食、饮料和礼物要婉拒,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邀约,牢记家人电话和110。高温天气注意防晒补水,雷雨时远离大树、电线杆,避免使用手机。
同时,要拒绝欺凌行为,遇欺凌及时向父母、老师求助。
身心安全:规律作息,做好防御
假期需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划好假期生活,保持张弛有度,遇烦恼主动向亲友或老师倾诉。
随家长出游时,要紧跟大人,牢记集合点和联络方式,遵守景区规则,不涉足危险区域拍照。此外,需了解居住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地震等),掌握避险知识,关注天气预报预警。
紧急避险:牢记口诀,快速求救
遇险情需冷静判断,牢记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等救命号码,求救时清晰说明地点、事件、人数和状况,服从指挥快速撤离,优先保全自身安全。
安全无小事,这份“生存锦囊”不仅需要中小学生牢记于心,家长也需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共同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平安中收获快乐与成长。